导读:作为研究国际婚姻全球化的全新视角,“国际婚姻全球化”是以小编的角度研究全球化进程中的个人及个人与全球社会的关系,跨国婚姻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旨在阐述“国际婚姻全球化”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国际婚姻全球化”的视角分析中国青年的跨国婚姻。通过描述中国跨国婚姻的发展历程来揭露其快速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隐患。
关键词:国际婚姻全球化 跨国婚姻全球化 跨国婚姻介绍
一、何谓“国际婚姻全球化”
随着上世纪7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中国打开国门,向世界敞开怀抱,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在交往中,不仅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进入中国社会,我国公民也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的发展,走出国门,出国留学、旅游经商、移民海外、跨国婚恋等等。这是现今社会网络时代一个重大特征,也是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的普遍趋势。可以说,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进步。正是由于有了网络,人们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往,同时做到“不出门而尽知天下事”。处于虚拟网络中的个人,不仅由于与世界的交往而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更因为全球化而改变着自身的生活轨迹,促进个人发展。这一个人与全球化相互促进的作用关系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国际婚姻全球化”现象。
在一个客观存在的全球化的社会现实面前,人与全球化之间正形成着某种相互作用,或更具体的说,个人与虚拟全球社会这一现实之间正在产生越来越频繁和密切的互动,这种互动的过程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个体的成长,激发了个体存在的价值,以及提供了展示个体智慧的机会;而这种互动的结果则是作为众多个体的集合体得到全面发展,生存的社会情景得以改观。这种个人与全球化现实之间关系的现象则可概括为“国际婚姻全球化”现象。
1、中国跨国婚姻的历史与现状
跨国婚姻是个人在全球化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跨国婚姻是指婚姻超出了国界和不同国家人的结成的婚姻关系。跨国婚姻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国青年在外国与国外青年结婚,另一种外国今年在中国与中国青年成婚。二者只是生活地点的区别,其他都是一致的。此外,跨国婚姻的途径也种类繁多,但就目前来说,主要有三种:一是出国留学;二是通过网络媒介;三是通过涉外婚姻中介。出国留学并在当地定居是当今中国青年跨国婚姻的最重要途径,在这三者中最多也最广泛,其中由以中国女留学生嫁老外居多。然而我们也不可忽略第二种途径,那便是网络。网络之强大我们已有目共睹,在跨国婚恋中其作用更是日益彰显。通过网络中的一些社交网站,中国的青年男女可以认识到外国青年,并再逐步地认识中产生爱恋,从而促成跨国婚姻。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中还有专门为跨国婚恋而设立的网站,青年男女进入网站的目的明确、目的性强,这样就更加大大促进了跨国婚恋的成功率,也推动了其发展。但是据笔者所知,通过这一跨国婚恋网站成功的多是中年人,他们都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经历,所以对婚姻渴望的同时要求也会降低,所以成功率较没结过婚的青年高。第三种方式是通过涉外婚姻中介。涉外婚姻中介在早些年很盛行,进几年由于“黑中介”骗钱的案例越来越多,人们对其的信任度有所降低,所以这一途径的影响正在减弱,但这并不影响其是第三种重要方式。这一方式服务的人群大多是大龄未婚青年和穷人。笔者曾经看到一个案例是,美国婚姻介绍所的一青年由于没有钱而又老大不小了,于是找到涉外婚姻中介,想找个便宜的中国媳妇。涉外婚姻介绍所的人给他看了一本相册,然后让其从中挑选,挑中了谁然后国际婚姻介绍所的人就帮其联系。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通常跨国婚姻介绍所的人会对交往双方都隐瞒其真实信息,尽可能地把双方美化,更有甚者是婚姻介绍所只收钱不办事,所以这一途径的作用正在逐渐削弱。
中国的跨国婚姻追溯到古代是与异族通婚。这在汉代便早已有之,汉代的昭君出塞可谓名垂千古,唐代时也有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她们的通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通过与异族的通婚不仅换来了名族的和平与安定,还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到西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只有盛世出通婚,自唐朝以后,异族通婚不复存在,直到20世纪初,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国内政治和文化都发生着巨变,新一轮的跨国婚姻又兴盛起来。这一时期的跨国婚姻大多是有知识的、留洋海外的文化人。翻译家美心心、文学家郭沫若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现象又销声匿迹了,直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秉持开放的政策才使得跨国婚姻从一开始的几例到现在的每年几十万例的迅猛发展。
改革开放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人员的往来越来越频繁,跨国婚姻也随着这一发展趋势兴盛起来。1978年前后,跨国婚姻几乎没有,这一时期想要结成跨国婚姻需要向领导审批,遇到开明的领导,也许能成,反之将“胎死腹中”。然而随着我国的逐步开放,这一审批制度已不再适用,所以我国出台了第一部中国跨国婚姻法,采取宽容的态度支持跨国婚姻,从而扫去了中国公民跨国婚姻的恐惧及忧虑,至此,中国的跨国婚姻得到全面迅猛发展。
二、中国青年的跨国婚姻
从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现代的自由恋爱,我国的婚姻观念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现今,在自由恋爱的理念下,我国青年的婚恋更是跨越种族、名族和年龄,达到了空前开放的状态。其中尤以跨国婚姻最为盛行。
就拿笔者最近亲身体会的一件事情来说,这次过年回家,笔者在家乡的小镇上惊奇地遇到了一对中欧混血姐妹花,她俩的出现吸引了所有行人的目光。这在大城市中可能习以为常,但是在国际婚姻小编的家乡农村,这可是头一回的稀罕事。国际婚姻小编惊讶的同时也顿感全球化、尤其是跨国婚姻的发展之势,连我们这么偏远的小山村都已经被卷入其中,可想而知其整体发展势头。由此国际婚姻小编相信再过几年,我们家乡的人民也将对混血小孩的出现不再抱惊讶好奇之态,而是和城里人一样习以为常。因为全球化正以迅猛之势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982年,中国的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1990年为23762对,1997年达到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开始主要是与美、加、澳的居民通婚,后来则是一东亚居多,其中又以日本居多。
1980年,上海内地居民涉外婚姻3%人,1992年为2554人,2000年上升到3182人,其中男性374人,女性2808人。涉外婚姻中,女性人数占88.25%。1981年-1985年、1989-1992年是上海涉外婚姻数量增长最快的两个时期,前者从每年396对增加到826对,年均增长15%。1985年以后,外资大量涌人上海,来上海工作的境外人员不断增加,上海人与境外人员的接触、交流、了解的机会也人大增加,直接引发1989年以后上海涉外婚姻的大幅增长,从每年802对增加到2555对,年均增长33%。
总之,据估算,中国人的跨国婚姻占到了全体婚姻的5%,也就是说每年大约有40 多万外国人和中国青年男女结缘。
03、中国跨国婚姻的起因
分析中国跨国婚姻的起因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阐述。宏观因素包括中国和定居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微观因素包括选择跨国婚姻的男性和女性的具体动机。
1、跨国婚姻宏观因素
从中国来看,促使跨国婚姻形成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人员流动政策和跨国婚姻政策的松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仅放松了城乡户籍政策,且放松了中国公民与国外的往来,特别是第一部跨国婚姻法的出台,更是推动了我国跨国婚姻的发展。二是由于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来华拓展业务,其中在外企工作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由此跨国婚姻在中国本土迅速发展起来。第三,我国持续的对外开外也是促成跨国婚姻持续升温的重要原因。
从定居国来看,他们的人才引进政策是促使跨国婚姻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而其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当今世界各国都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这一人才引进政策的背后必然带动跨国婚姻的发展。除此之外,定居国由于大多是发达国家,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迫切需要从发展中国家引进劳动力,所以近些年放宽了对外国移民人口的限制,不仅积极引进知识型、技术型人才,也大力引进普通的蓝领工人、廉价劳动力。所以这一系列人口引进政策推动着跨国婚姻的发展。
2、国际婚姻微观因素
女性选择跨国婚姻的动机,很多学者认为与经济因素直接挂钩。因为外国是发达国家,无论是在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上都优于中国,而且收入也更加丰厚。不得不说,经济原因在女性选择跨国婚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女性选择跨国婚姻的原因绝不仅此而已,如此单一。女性选择跨国婚姻还有学业、事业、及旅游休闲的考虑。目前,在国内申请国外的奖学金十分困难,而如果以当地人的身份申请则相对容易些。所以很多中国女性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梦而走捷径,先嫁给外国人,再去申请学校。同时也有中国女性是为了发展自身的事业而嫁给外国人的。嫁给当地人,对本国环境熟悉,所以生意也更容易开展。最后一个动机则是享受在国外的旅游休闲生活,在中国与国外两边生活,同时享受两国不同的风景。其更多是为休闲、安逸的生活而考虑。
外国男性选择中国女性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点:一点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使其在婚后是一个顾家的称职的好太太。外国男性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而十分青睐中国女性。另外一点是外国有些贫困、残障人士由于自身原因在本国找不到配偶,于是把眼光投向发展中国家。中国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市场。
3、中国跨国婚姻的特点
中国当今社会跨国婚姻的特点与国外有着明显的不同,即使是与中国过去的跨国婚姻相比也差异明显。
首先,发展迅速。从1980年开始,我国的跨国婚姻登记对数便逐年增长,到1995年,其跨国婚姻登记对数就是1980年的七倍多。
其次,地域分布广。我国的跨国婚姻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53个之多.早期的跨国婚姻多为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通婚,后来以东南亚居多,而东南亚中又以日本为首。近些年,日本已成为我国跨国婚姻的第一大国。
第三,华侨居多。在中国的跨国婚姻中,华侨和外籍华人占70%。
同时,近年来华侨青年回国相亲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第四,外嫁的多。在我国的跨国婚姻中,绝大多数是中国青年嫁往国外,并且其中90%是女性。据美国的统计,70年代嫁到美国的东方女性是每年几百名,到80年代每年几千名,90年代每年几万名,而到现在更是每年有数十万的东方女性嫁到美国。其中以菲律宾女性最多,我国的女性居第三。
最后,文化水平低。虽然在嫁往国外的女性中不乏有硕士、博士的高学历女性。但就总体来说,还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在嫁往国之间比较又有区别。中国女性嫁到日本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于嫁往欧美的要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嫁往国男性配偶的特点有关。因为中国女性多嫁给日本的农民、小职员,而相比之下,欧美的则有总裁、经理、教授等,所以女性的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些。
1、 中国沿海省市跨国婚姻——以上海、福建为例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一直享有“魔都”之称,其现代化程度首屈一指。上海市也一直是我国跨国婚姻的主流省份之一。1980年以来,上海市跨国婚姻经历了“增长一稳定一快增一波动”的变化过程。1980年,上海市跨国婚姻登记数只有396对,占当年婚姻登记总量的0.2%。从对外开放程度的进程推测,这应该是当时的历史最高水平。1980-1985年出现了跨国婚姻的第一次稳定增长,1985年跨国婚姻增加到826对,比1980年增加1倍多;1986-1988年涉外婚姻出现了短暂的停滞,数量稳定在每年800对左右。
1989-1992年是上海市跨国婚姻增长最快的时期,由1988年的802对猛增到1992年的2555对,年均增长33.6%。1993和1994年短暂平稳后,1995年增长并突破3000对,此后便在3000对上下波动,2001年达到3442对的最高水平,2002年又大幅度下降到2690对,占婚姻登记总量的比重达到3.0%,不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超过开放程度很高的广东省。
外嫁婚姻,即上海女性嫁给外国男性,是上海跨国婚姻的主体。在1996-2002年登记的21000多对涉外婚姻中,外嫁婚姻占88.9%,而外娶婚姻只占11.1%。
福建省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省市,与上海市一样,跨国婚姻也十分普遍。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福建省第一例跨国婚姻是发生在1975年。随后1979年增加为325对,到1995年已达到3482对。在这前后15年间,福建省跨国婚姻的数量增长的11倍。1979年,福建省跨国婚姻数量占全国跨国婚姻数量的3.84%,1995年上升到9.29%,成为仅此于广东的全国跨国婚姻第二大省。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福建省的跨国婚姻数量不及广东省的多,但其增长速度要远远超过广东省,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福建省和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情况一样,都是外嫁的多,除个别年份外,福州姑娘外嫁出去的比例都超过了90%。从福建省跨国婚姻对象的地区和种族来看,福建人大部分是嫁给港澳台同胞和华人华侨,嫁给外族外国人的数量非常少。但是近些年,这一趋势发生了一些改变,即嫁给港澳同胞的比例有所下降,嫁给台胞和华人华侨的比例上升较快,同时嫁给外国人的比例也不再是少数。总之,福建省目前跨国婚姻对象地区和种族的趋势是,在以港澳同胞为主的基础上,台胞、华人华侨及外国人的比例有所上升。这与广东省和上海市有所不同,广东省的跨国婚姻多选择港澳同胞和外籍华人,而上海确实对跨族的海外婚姻情有独钟。
五、跨国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经济动因和社会交往的增加,跨国婚姻逐渐成为社会中的普遍现象进入我们的生活,当是我们在看到跨国婚姻可喜的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1、中日跨国婚姻离婚率居高不下
这是目前跨国婚姻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最突出问题。每当我们谈到跨国婚姻时,心中总是充满担忧:能坚持多久?很快会离婚吧?这一隐忧确实反映当前跨国婚姻存在的问题。就拿中日跨国婚姻来说,日本厚生劳动省从1992年开始按国籍对日本跨国婚姻离婚数进行统计,其统计数据显示,从1992-2002年,中日跨国婚姻离婚数一直呈增长趋势,到2002年增加到5076件。从2003-2005年,中日跨国婚姻离婚数有所减少,分别为4891件、4888件和4855件。但2006年又创历史新高,增加到5227件。而且,中日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也居高不下,尤其是2003年以来,离婚率高达40%左右,中日跨国婚姻离婚数在日本跨国婚姻离婚总数中的比例占30%左右。可见,中日跨国婚姻的离婚率是相当高的。
不仅仅是中日跨国婚姻的离婚率高,这在中国与全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婚姻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盲目、冲动、感情基础薄弱等原因,但更多地是文化差异引发的文化冲突。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尤其在婚姻家庭观念上存在差别,所以导致双方不能理解、矛盾不断,并最终导致离婚。
2、跨国家庭子女社会化问题
跨国婚姻中还存在一个其子女的社会化问题。作为在跨文化家庭中成长中的孩子,他们从小在社会化过程都存在来自各方面的冲突。我们知道家庭是儿童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教导者和给予者。但是如果家庭和父母一开始就存在众多差异,那么儿童的社会化将存在很大问题,孩子将迷失自我,无法建立正常的社会意识及社会认同。
例如在亲子关系上,西方人与子女的关系十分疏远,他们推崇个体主义,西方父母甚至可以不支付子女的大学费用,这在中国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中国人种血缘关系,父母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与孩子的关系十分亲密。所以成长在跨文化家庭中的小孩,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将产生困惑、迷失自我,从而不能产生正确的亲子观。
3、感情基础薄弱
作为跨国婚姻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感情基础薄弱也是跨国婚姻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根据学者就跨国婚姻动机所做的调查,为爱情的跨国婚姻几乎为零。为出国的占48%,为改变环境的占近20%,为留学的占13%,迫于压力的占13%,盲目的占6%多一点,为爱情是零。
由此可以看出,跨国婚姻的目的性强烈,与感情无关。我们知道,维系婚姻的基础是感情,如果夫妻双方没有感情的话,冲突矛盾变不可避免,也得不到包容,这为跨国婚姻最终以离婚收场埋下了隐患。
虽然目前这一子女的社会化问题在跨国婚姻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仍需中西方学者们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近些年来,跨国婚姻中还出现了一些恶性的犯罪事件,这些都是与文化冲突、心理上无法调适、无法融入异国环境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如何解决跨国婚姻中存在的问题也将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关跨国婚姻的研究课题。
全球化使得我国公民在以往的基础上对全球社会及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全球化还没有发展之前,我国公民对世界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之中,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地推进,人们不仅能从互联网上自主地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还能亲自走出国门,亲身感受国外的异域风情。加之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公民中选择跨国婚姻的也越来越多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所以中国对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一前提下,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的婚姻也便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即使在婚后生活中出现矛盾,也有了心理准备,并且能得到包容,这为跨国婚姻的稳定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中美心心跨国婚姻,即是全球化推进中产生的普遍现象,又是出于全球化进程中个人的“国际婚姻全球化”现象,它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其前景是广阔的,并且将一直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推动着各国人民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
综述所述,跨国婚姻中存在的诸如离婚率高、家庭暴力等问题都与文化冲突有关。所以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了解。可喜的是,目前跨国婚姻正在转变这一现状,在结婚之前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目前跨国婚姻的发展趋势,而这一点也是与全球化密切相关的。
中美心心自1991年起专注国际婚姻服务,拥有经验丰富的服务团队,专业翻译助你成功嫁海外,全国免费电话:4008883206